请使用下方推荐的浏览器访问

安卓版本 苹果版本
2345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原创

为什么说南宋曾拯救了全世界?一口气看完南宋152年历史

时间:2025-09-06 06:50:07 点击: 【字体:

为什么说南宋曾拯救了全世界?提起南宋,大家都会想到皇帝被掳,领土被占,名将被陷害,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孱弱、无能和腐败,但其实南宋很强大,它以一己之力,扛住了蒙古铁骑长达40年的疯狂进攻,还在钓鱼城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,致使蒙古帝国分裂,挽救了欧洲覆灭的危机。南宋虽偏安一隅,其经济却高度发达,GDP总量全球第一,占世界经济总量超25%,人均GDP更是遥遥领先。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和四大汗国,也大多数是因为南宋降将, 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,那如此“强大”的南宋,又是如何走向覆灭的呢?接下来带大家一口气看完一个真实的南宋。

公元1127年,金军攻克汴梁,掳走徽、钦二帝及众多王室成员,北宋就此灭亡,史称“靖康之变”。同年,宋徽宗的第九子,拥兵在外的康王赵构,南下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,

在元祐皇后孟氏的指定下登基,建立南宋,是为宋高宗。

金军听闻,则调头攻打赵构,誓要铲除宋朝残余势力。在此紧迫形势之下,赵构表面上启用主战的李纲为相,并由李纲推荐宗泽担任东京留守,负责在开封抗金,私底下又听从投降派汪伯彦、黄潜善建议,以南巡名义南逃扬州。在逃亡的过程中,还妄图与金军议和,试图再签订一个澶渊之盟,以寻求太平。

在此期间,宗泽派岳飞等将领与金兵展开战斗,一举夺回汴京,并整顿城内秩序,大力发展生产,在城外构筑层层堡垒,与金兵形成对峙之势。随后,宗泽上书请求高宗还都应天府。然而,赵构早就被金兵吓破了胆,决定不再回去,宗泽因此郁愤而终。

公元1128年,金兵再度南犯,多座城池相继沦陷,济南知府刘豫弃城投降。次年,金军又一举攻占泗州,直逼赵构行攻扬州。此时的宋高宗还纵情于声色,突闻金军兵临城下的消息,吓的事情没办完,就匆忙提起裤子仓皇逃离。就是这一急,弄得宋高宗从此不孕不育。此后,金军又一举渡过长江,攻陷建康、杭州、明州等地,宋高宗被逼无奈,只得坐船沿海漂泊,逃至温州。

由于金军习惯了草原环境,对南方水土不服,便开始逐渐北撤,在撤退至镇江时,遭到南宋名将韩世忠所率领的水军阻截,将十万金军困在黄天荡,后金军采用火攻才突出重围。此后,岳飞率岳家军乘胜追击,夺回建康,岳飞也因此名声大震。

公元1130年,金太宗扶持南宋降臣刘豫为帝,建立伪齐政权,统辖河南、陕西地区,意图以汉治汉。同年10月,原北宋大臣秦桧在靖康之耻被掳北上后,投降金朝,深得金人青睐,后秦桧抓住机会南归。至于秦桧是逃回来的还是金人故意放回来做奸细的,这个不得而知,网上也是议论纷纷。

秦桧南归后,主张与金议和,这与宋高宗的想法高度契合,就这样,秦桧便被封为宰相。但不久后,因其提出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的议和策略,而宋高宗认为自己就是北人,便罢免了秦桧。公元1132年,南宋讨伐伪齐惨败,金人则趁机占领了南宋重镇襄阳,将南宋一分为二。公元1134年,岳飞率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等失地,岳家军的勇猛使得金军被迫议和。公元1138年,再次拜相的秦桧代表南宋与金国议和,双方约定以黄河为界,南宋每年向金朝进贡岁银25万两,卷25万匹,金国则归还原伪齐所辖的河南、陕西等地,史称天眷和议。

公元1140年,金朝内乱,完颜宗弼杀死主和派大臣完颜昌,并撕毁和约,再次大举南侵。在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的奋勇抵抗下,完颜宗弼败退至开封,岳飞则乘胜追击,追至距离开封不远的朱仙镇,然而,宋高宗连发12道金牌,召回岳飞,最终夺回的失地再次沦陷。但此时的金军已经感受到岳家军的威力,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,于是再次与宋和谈。次年,双方再次签订和议,宋向金纳贡称臣,史称绍兴和议。

公元1142年,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,最终39岁的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。岳飞在临死前的供状上留下八个绝笔字:“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!”。此后,秦桧权倾朝野,结党营私,大力迫害主战派官员。公元1155年,秦桧病逝,时年66岁。前期被打压的主战派官员纷纷弹劾秦桧,并请求北伐,奈何宋高宗苟安于眼前的和平,一一拒绝。

公元1158年,金朝再次内乱,完颜亮杀金熙宗,自立为帝。即位后的完颜亮撕毁和议,率60万大军,兵分四路,大举南侵,宋军节节败退。公元1162年,幸得在文臣虞允文临危不惧的指挥下,金军才被暂时阻击在长江以北。此时,金朝内部再次内乱,完颜亮被杀,金军灭亡南宋的计划就此失败。经历此劫,宋高宗身心俱疲,提前让位于养子赵昚,是为宋孝宗。宋孝宗有雄心壮志,不甘心偏南东南,力图有所作为,即位后的第二个月便为岳飞平反,并起用之前被罢黜的主战派官员张浚等人,积极备战北伐。

次年,宋孝宗命张浚率军攻打金朝,史称“隆兴北伐”, 张浚命李显忠和邵宏渊兵分两路,奈何2位将领之间内部矛盾,导致北伐失利,宋军惨败。宋孝宗收复失地的决心开始动摇,被迫重回对金媾和路线。公元1164年,宋金再次议和,史称“隆兴和议”。公元1189年,81岁高龄得宋高宗赵构去世,因宋孝宗要守孝三年,便将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惇,是为宋光宗。

宋光宗体弱多病,导致大权旁落至皇后李凤娘,李凤娘则大肆封赏李氏外戚,还因为立储的事情挑拨宋光宗和太上皇宋孝宗之间的父子关系,致使二人隔阂越来越深。以至于宋孝宗病重之时,希望儿子能来看望自己,宋光宗都置之不理。公元1194年,68岁的太上皇宋孝宗病逝,宋光宗以患病为由,连父亲的丧事都不肯主持,太皇太后吴氏只得由自己代行祭奠礼。宋光宗不孝的行为触怒朝野,大臣赵汝愚、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,是为宋宁宗。宋宁宗在位期间,力主抗金,得到辛弃疾、陆游等抗战派的支持。

公元1206年,宋宁宗命韩侂胄率军北伐,然而惨败,史称开禧北伐。在金军的要求下,主和派史弥远诛杀了韩侂胄,将首级送给金人,并与金人签订了嘉定和议,约定每年给金朝纳贡的岁币、绢各增至30万两。自此,史弥远独揽大权。与此同时,在遥远的大草原上,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国,建立大蒙古国。而晚年的宋宁宗因身体原因,信奉道教,迷恋修炼仙丹。公元1224年,在位30年的宋宁宗在服用了史弥远进献的仙丹后,离奇去世,享年57岁,因其子早夭,史弥远便拥立赵匡胤十世孙赵昀为帝,是为宋理宗。

朝政大权则全由史弥远掌控。直到10年后,史弥远去世,宋理宗才开始亲政。其亲政之初,立志中兴,整顿吏治,大力改革,史称“端平更化”。而此时的蒙古迅速崛起,并不断的击败金军。公元1232年,蒙宋达成合作,共同夹击金朝。最终公元1234年,金哀宗兵败自杀身亡,金末帝完颜承麟被乱兵所杀,历时120年的金国就此灭亡。金朝灭亡后,宋、蒙为争抢河南之地,爆发大战,此战南宋损失惨重,史称端平入洛。

次年,蒙古大汗窝阔台以此为借口,全面侵宋,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之战就此爆发。而晚年的宋理宗已经厌倦了繁琐的朝政,开始沉迷酒色,大修功德寺,致使朝政大权相继落入奸相丁大全、贾似道等人手中,南宋国势更加衰落。公元1258年,蒙古全面侵宋,丁大全隐匿军情不报,致使南宋边防全线吃紧。次年,忽必烈率军包围了南宋最后的屏障鄂州,南宋岌岌可危。然而就在此时,蒙古大汗蒙哥所率领的西路军在四川钓鱼城受挫,蒙哥也被炮石击中身亡,忽必烈因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,火速赶回,鄂州之危由此解除,南宋也侥幸死里逃生。

公元1264年,在位40年的宋理宗赵昀去世,太子赵禥即位,是为宋度宗。宋度宗自小羸弱,智力低下。在位期间,沉迷酒色,朝政大权全权委托于奸相贾似道。此时,蒙古内部政权斗争落下帷幕,忽必烈成为最终的赢家,夺得大汗之位,建立元朝,并重新开始谋划灭宋。公元1268年,忽必烈亲率大军包围襄阳,次年又围攻樊城,贾似道不肯救援,致使两城被围困多年,最终公元1273年,两城沦陷。次年,在位10年的宋度宗因酒色过度去世,其年仅4岁的儿子赵㬎即位,是为宋恭宗。此时的南宋风雨飘摇。

公元1275年,元军又接连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,剑指建康,同年,宋元大战于丁家洲,宋军主帅贾似道临阵脱逃,宋军大败。谢太后大怒,罢黜了贾似道,并将其贬谪到偏远之地,押送途中被监押官郑虎城处死。公元1276年,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,宋恭帝、文天祥以及众多文武大臣被俘,其中张世杰、陆秀夫等人侥幸逃脱,护送皇子赵昰逃至福州,并拥立为帝,是为宋端宗。与此同时,文天祥被俘后,拒绝屈膝投降,在押解北上途中逃跑,并组建一支义军抗元。宋端宗虽即位,元军却一路追击,最终被迫流亡海上。

公元1278年,9岁的宋端宗因一路颠沛流离,染病而亡。其弟赵昺在碙州被拥立为帝,是为宋怀宗。同年,文天祥战败,再次被俘,绝食7天,宁死不降,面对破碎的河山,他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青照汗青”的千古名言。公元1279年,元军与宋军在崖山展开决战,史称崖山海战,此战宋军全军覆灭,左丞相陆秀夫背着7岁的宋怀宗赵昺跳海而亡,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,自此,国祚152年的南宋就此灭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