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中国人凭啥不承认汉字是我们韩国发明的?铁证都在这儿了!”——家人们,这不是段子,是真有韩国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质问,那语气,那架势,说得跟真的一样,东北老铁看了都得愣三秒:“你这也太能编了吧?”
事情是这样的,最近有部分韩国网友翻出几本老书,发现上面有“王”“天”等汉字,就开始脑洞大开:这不就是我们祖上写的吗?那汉字不得是韩国原创?甚至还搬出上世纪80年代的民间研究当“铁证”,搞得跟学术发现似的。

可问题是,咱们随便一查时间线就破防了——中国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,商周时期就刻在骨头上了,河南安阳殷墟随便挖一块,都比韩国成体系文字早一千年。你这才一千多年的历史,就要认五千年的文化当“后裔”?这操作,堪比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非说自家祖传了奥运会金牌。

更离谱的是,有网友调侃:“韩国要是有地主大院,那规模估计比乔家还豪横,毕竟连汉字都能‘原创’。”还有人直接开地图模式:“韩国地儿不大,但文化输出的气势,真是一点不输。”这哪是讨论历史,这是开启“万物皆可韩源”剧本了。

从端午祭到中医,从泡菜到风水,再到如今的汉字,仿佛全世界文化遗产都得在韩国“中转”一下才算正经。可笑的是,他们自己挖出的古物,上面的文字还得靠汉字注解才能看懂。你说这字是你发明的,那你先自己读明白行不行?

说实话,这种言论别说中国人看不下去,连不少韩国理性的网友都看麻了。真要按这逻辑,那古代扶余人、东北土著、甚至湖北迁过去的部落,说不定跟朝鲜半岛还有点渊源——那这么说,中国人岂不是韩国人的祖宗?这波反向认亲,听着都像“云南菌子乱入东北乱炖”,荒诞又带感。

文化自信,不是靠抢别人的东西撑起来的。真正的底气,是传承、是创新、是拿得出手的硬实力。而不是靠几本老书、几句口号,就想改写历史。

历史不会说话,但文物会。真相也不会跑,就摆在那里。
所以我想问问大家:面对这种“文化碰瓷”,咱们是该一笑置之,还是该认真科普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,一起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!
2345浏览器
火狐浏览器
谷歌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