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北大,那可是咱们中国人心中的一块金字招牌,一百多年来不知道培养了多少人才,为国家为民族争光。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,曾经顶着北大的光环,最后却走上了一条让所有同胞不齿的路——他,就是石平。
石平出生在1962年的成都,家里条件不好。和很多寒门学子一样,他从小就知道要靠读书改变命运。确实挺拼的,最后真考进了北大哲学系。那是什么年代?八十年代初,改革开放刚起步,能进北大的都是人中龙凤。他1980年入学,借着北大的平台长了不少见识,后来还争取到了公派留学的机会,去了日本。
那时候的日本,正是经济腾飞的时候,满大街的霓虹灯、高楼大厦,物质条件比国内好太多。对于一个从小吃苦的年轻人来说,这种冲击可不小。石平在日本神户大学读完博士,心态就开始慢慢变了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但也很诱惑——尤其是对一个信念不坚定的人来说。
毕业之后,他没回国,选择留在日本找工作。可现实哪那么容易?一个外国人,身份尴尬,找工作处处碰壁,就算找到了也常被冷落。可能就是从这时候起,他心里开始不平衡了。怎么办呢?他动起了笔杆子——开始写文章。
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,后来为了站稳脚跟、混出名堂,他越写越偏。内容从分析文化变成拼命抹黑中国,专门写那些日本右翼爱听的东西。果然,这一招奏效了。《产经新闻》找上门来,请他开专栏,还给他安了个“客座教授”的头衔。这下他可来劲了,彻底放飞自我,胡说八道、歪曲历史、甚至替日本二战洗白……什么话都敢说。
这么卖力,当然是有回报的。2007年,他成功入籍日本,改名“石平太郎”,还在那儿结婚生了孩子。可他并没停下,反而越来越极端,简直像换了个人:凡事都要唱衰中国,每隔一两年就出本书,内容一本比一本离谱。甚至还说“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”……这话听着都让人寒心。
结果呢?他确实“成功”了。靠这些操作,他在日本右翼圈里混得风生水起,2025年还当选了议员。可这样的“成功”,是用背叛换来的。
回过头看,他从一个寒门学子走到今天这一步,真让人唏嘘。你说他图啥?图名图利?图一口饭吃?可人活着,总得有点底线吧。换了国籍、改了名字,难道就能把血脉里的根都换掉?
说到底,石平的选择不仅害了自己,还玷污了母校的名声,更伤害了无数中国人的感情。北大培养人才,是希望他们为国家、为社会作贡献,而不是反过来拆自己的台。
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根都否认,走得再远、爬得再高,也只会被人看不起。石平的故事,注定成了一个反面教材——提醒我们:人可以选择道路,但不能背叛良知。